张卫正:师者大爱,以身卫正
编
者
按
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,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,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。在北京理工大学8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,一批批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,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使命,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、无私奉献。党委宣传部对从教三十年教师代表进行宣传报道,旨在引导广大教师争做“四有好老师”,当好“四个引路人”,积极投身学校事业发展,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。
他热爱三尺讲台
推进研究型教学
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最前列
他爱生如子
有教无类、因材施教
培养了近百名硕博研究生
他胸襟广阔、奖掖后辈
不遗余力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
今天官微君带大家
走近机械与车辆学院教师张卫正
分享他从教三十年的育人故事
张卫正:师者大爱,以身卫正
方尺讲台觅春秋——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
“讲台一上,就再也停不下来了。”张卫正,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,1992年回到母校任教,进入能源与动力工程系,从事教学科研工作。在从教近30年时间里,张卫正扎根教学一线, 每年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,讲授多门本科生、研究生课程。从教授专业课程到组织生产实习、开展毕业实践,张卫正不仅参与到教学与实践的方方面面,更是走在了教学改革的最前列。
单点效率最高的车用柴油发动机、综合效率最高的车用汽油发动机、升功率最高的特种发动机、总功率最大的舰船用发动机、比功率最大的无人机用发动机……在张卫正主讲的《内燃机原理》课堂上,同学们正围着这五个特殊“成员”观摩、研究、交流。这是张卫正课堂的日常,也是他推进研究型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。
“内燃机课程虽然讲的是原理设计,但我们不能只讲理论,而是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,让学生实实在在看到、摸到实物,从真实机型研发入手,深刻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。”多年来,张卫正积极探索教学创新,在《内燃机原理》《内燃机设计》《内燃机构造》《内燃机制造工艺学》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多门必修课上,张卫正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,取得了良好收效。他常说,学生听得懂、用得上、反馈好,他的教学就算成功了。
在学校2016版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中,《内燃机原理》的课时从64学时增加到了80学时,增加了“翻转课堂”环节,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讨论。课程还额外安排了32学时以上的计算研究实践环节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,大班课改为小班课,每个小班再分为5组,每组7到8名同学围绕着一台发动机边学习、边研究、边计算、边设计。在张卫正看来,这样的教学改革,就是要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,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。
张卫正带学生去工厂实践
“我们试图从企业生产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,并将其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课题,由此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开展科学研究。”除了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,张卫正还不断开拓学生毕业设计新方式。为了引导学生面向实际需求,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,张卫正联系了日照双港活塞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践单位。“一方面,我们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,另一方面,我们也帮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,促进企业发展。这一做法可谓一举两得。”多年来,这一项目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一致好评,2019年成功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“校企合作双百计划”。
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,张卫正获得了北京理工大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,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,负责并完成校教改项目2项,参与国际合作教改项目“欧盟Erasmus+项目”1项。
春风化雨育桃李——培养国之栋梁
“一名教师,只有和学生多相处,宽严相济,才能充分了解学生,因材施教。”三十载春秋,张卫正培养了近百名硕博研究生,他们大多数深耕在动力行业领域,兢兢业业、砥砺奉献。
张卫正和陈国争
在培养的众多研究生中,令张卫正印象最深的就是博士毕业生陈国争。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,在张卫正的鼓励和支持下,陈国争深度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的复合材料研究,相关成果获得了省部级二等奖。然而成绩的取得,并非一蹴而就。在陈国争刚进实验室时,张卫正安排他在师兄师姐的团队里做一些辅助性工作,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能力的积累,张卫正逐渐让他挑大梁、担重任、做主角。通过多年梯队化的培养和锻炼,陈国争科研能力稳步提升,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科研骨干。陈国争只是众多学生的缩影,学术上的引领、思想上的鼓励、方法上的指导……一批批学生在张卫正的培养下,深耕科研一线、矢志创新攻关。
“对于学生的培养,不能一刀切,要因材施教,注重发挥学生个人优势,激发学生兴趣爱好,进行个性化培养。”对于希望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,张卫正不遗余力地教导并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。对学术研究兴趣较少的学生,张老师则会鼓励他们循着自己的兴趣追求未来的人生。虽然指导的方向不同,但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具有共同的特点,学有所用,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挥洒汗水,回报祖国。
张卫正参加学生婚礼
“除了每周例会外,只要我在学校,我就会跟学生一起吃午饭,加强交流。”既是师者,也是家人。教书育人,在张卫正的眼里,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。“不管是学业上的困惑,还是就业上的烦恼,学生们都喜欢跟我说。我也尽力帮助他们答疑解惑,与他们畅谈交流。”
在张卫正看来,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,也是为了让青年人找到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。“当你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事业有成、家庭幸福时,那种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。”张卫正微笑着说。
春风化雨,师者之爱,在于言传身教,在于有教无类,诲人不倦。
头雁高飞群雁随——培育青年教师
张卫正在32教研室上进行教学法分享
“教学是需要传帮带的。青年教师刚走上讲台,可能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,我们有责任来帮助他们尽快达到岗位要求,在岗位上发光发热。”近年来,在倾心培育学生的同时,张卫正又有了新“头衔”,当起了“导师的导师”。
在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,张卫正深度参与了学院参赛青年教师的选拔和指导工作,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传授给年轻人。此外,他还积极通过本专业的“32教研室”教学法活动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细致点评和指导,切实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站上讲台、站稳讲台。
在张卫正等教师的指导下,学院青年教师连续三年在北京市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。优异成绩的背后,不仅有青年教师的汗水,更折射了张卫正等老一辈教师甘当铺路石、默默助人登攀的高尚品格。
“课堂上的1小时,课下准备需要10小时,而课堂上行云流水、一气呵成的教学讲授,更需要台下十年深功。为‘师’一天,就要行为世范,教学生知识、更要教做人的道理。”对于张卫正来说,教师不仅仅是他的职业,更是他愿为之奉献终身的事业。
“我对教师这个职业非常有感情,我父亲、女婿都是大学教授,现在有了小外孙,希望他将来也能成为大学教师中的一员。”简单而朴素的话语却表达了张卫正对教师职业深深的热爱。多年来,张卫正获得了北京市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,在科研领域也取得了突出成绩。在发动机活塞研发方面,他牵头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,参与获得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。
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,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。在北理工,有很多像张卫正一样的老师,不计付出、不论回报,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。
学为人师, 行为世范
一代代北理工师者
启智润心,培根铸魂
做好学生成长的“引路人”
向您致敬!老师!
品牌推荐
官微推荐●●
《人民日报》报道 | 黄佳琦:紧跟国家需求做科研!
李晖:“精雕课堂、善解难题”的化学老师
保留五天、相互转达!
出品:党委宣传部
来源:机械与车辆学院
图片:本人提供、校工会
供稿:崔雨涵
编辑:聂军锐
审核:蔺伟、刘晓俏
为北理工点亮666个“在看”吧!